昆明滇池试驾与众06:14万级“务实派”,优缺点分明

外观与内饰:设计争议与“大众式”务实

首先必须谈外观,这是一个无法回避主观感受的部分。与众06试图用轿跑SUV的溜背造型和金色元素来彰显年轻个性,但就其尾部设计而言,我个人认为存在明显的争议。其上扬的尾翼设计语言,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兰博基尼Urus这类超跑SUV,但问题在于,与众06的车身宽度和整体姿态并未能达到同样的低趴、宽体效果。这种设计上的“借鉴”若缺乏相应的车身比例支撑,反而会显得不够协调,甚至有些突兀。当然,官方提供的多种车色和原厂磨砂膜选项,在个性化层面是实实在在的加分项。

进入车内,氛围则回归到一种熟悉的“大众味道”。这套内饰设计语言不会给你带来惊艳的视觉冲击,布局规整,逻辑清晰,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导向。值得肯定的是,在驾驶员日常频繁接触的区域,如中控台上部、门板扶手等处,都使用了软性材质包裹,这点比同价位某些大量使用硬塑料的车型要来得厚道。一句话总结内饰:不浮夸,用料扎实,人机工程学成熟,但设计感相对平淡。

驾驶感受:ID.4的“姊妹车”,优缺点继承明显

你可以将其理解为大众ID.4的一款“姊妹车”或另一种风格化版本。因此,ID.4上的一些核心优点,它得以保留。

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车头指向性和灵活性。方向盘手感轻盈但精准,4.7米的最小转弯半径在城市道路和滇池畔的多弯小路上优势尽显,掉头、并线非常轻松,驾驶感受灵活,完全没有传统SUV的笨重感。底盘的整体感很强,高速行驶时稳定性出色,德系调校的功底在弯道中能提供不错的支撑。

然而,ID.4上曾被部分用户诟病的底盘滤震特性,在与众06上同样存在。下面我们深入聊聊底盘表现。

底盘细析:机械悬架的典型表现,后桥是短板

这台车采用的是前麦弗逊、后五连杆的机械悬架组合,在这个价位是标准配置。

对于“一阶平顺性”——即处理单个较大的冲击,如减速带或路面井盖时,悬架表现尚可。动作算是干净利落,“嘭”一下之后没有太多余震,车身姿态稳定,甚至能感受到一丝类似果冻般的Q弹,但质感偏硬。

问题主要出在“二阶平顺性”上,即应对连续细碎振动或长波起伏路面时。后桥的表现在这里露出了破绽。是在经过连续轻微颠簸路段时,后桥会传来一种生硬且略带弹跳感的反馈,影响了后排乘客的舒适度。这基本上是成本受限下,机械悬架调校难以完美兼顾操控与舒适所面临的共同挑战,对低频震动的过滤能力确实有限。

总结:一台价格回归价值后的务实选择

经过一整天的试驾,金标大众与众06的形象变得清晰起来。它绝非完美,但当你将其放在12-14万元这个终端价格区间内审视时,它的许多特质便显得合理甚至颇具吸引力。

它的优点很实在:终端价格极具杀伤力;三电系统有大众品牌背书;转向灵活,城市驾驶轻松;内饰用料在同价位中属上乘;智能化配置满足基本需求。

它的缺点也很明确:尾部设计存在争议;底盘在面对复杂路况时,后桥的滤震表现和舒适性有提升空间,这是其机械基础决定的特性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暂无相关文章

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

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