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德国汽车业的代表,宝马最近公布的上半年业绩让人吃了一惊。
数据显示,它这半年的税后利润是 40 亿欧元(大概 46 亿美元),比去年同期少了 29%,而且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季度利润往下掉了。
这事儿不光是宝马一家的问题,更能看出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大变动,美国的关税政策、市场需求变弱,再加上来自中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,这些因素都在改变老牌汽车巨头的日子。
美国关税成利润 “拦路虎”
美国加征关税对宝马的利润影响不小。今年 4 月,美国政府对进口汽车和零件多收了税,直接让宝马这些欧洲车企出口到美国的成本变高了。
虽然欧盟和美国周日达成了协议,从 8 月开始把新关税定在 15%,但欧盟内部很多人都不认可这个结果。
不少欧盟官员说这是 “丑闻”“灾难”,因为美国根本没做出啥让步,倒是欧洲车企得承担更高的贸易成本。
宝马没说上半年因为关税亏了多少,但警告说,跟贸易相关的花费可能让今年汽车业务的利润少 1.25 个百分点,算下来损失可能有几十亿美元。
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利弗・齐普策虽然说接受这个协议,可也承认,关税还是会给出口添负担,最后这成本得算到消费者头上,大家买东西可能就更犹豫了。
中国车企带来 “新挑战”
来自中国的竞争变激烈,是宝马头疼的另一个事儿。
这些年,中国汽车行业在技术和市场方面进步很快,尤其是新能源汽车,中国车企靠着成本低、技术新,在全球市场上越来越有分量。
这不仅让宝马这些外资品牌在中国卖得少了,中国车在国际市场上也开始抢生意,直接影响到宝马的全球业务。
这种竞争不是偶然的,是全球汽车行业新旧变化的体现 —— 中国车企能造出更划算、更合大家心意的车,像宝马这样的欧洲老牌车企就得在技术更新、控制成本和销售策略上赶紧变,不然可能就越来越没优势了。
德国汽车业集体 “遇冷”
宝马利润下滑不是单独的例子,整个德国汽车业都不好过。同为德国汽车巨头的大众和奥迪,上半年利润降了三分之一还多;梅赛德斯更惨,利润跌了一半以上,远超宝马的降幅。
这些数据说明,整个德国汽车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集体压力。作为欧盟经济的 “引擎”,德国汽车工业的低迷已引发对其经济健康状况的广泛担忧。
事实上,德国去年已经历经济衰退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显示,2025 年德国经济可能出现零增长,在七国集团中前景最为黯淡。
汽车业作为德国经济的支柱之一,其业绩表现直接关系到就业、出口和整体经济活力,行业的持续低迷无疑会让本就疲软的德国经济雪上加霜。
多重压力下的行业未来
从宝马到整个德国汽车业,当前的利润下滑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。
美国关税带来的贸易壁垒、市场需求的阶段性疲软、来自新兴竞争对手的挑战,以及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的阵痛,共同构成了传统汽车巨头的 “成长烦恼”。
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应对贸易不确定性,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,如何在产业变革中实现顺利转型,将是德国汽车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。
这些问题的解决,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,也将深刻影响德国乃至欧洲经济的未来走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