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续航焦虑挥之不去,燃油皮卡一箱油续航普遍不足600km,西北长途运输、西南山区作业时频繁找油站成为司机噩梦;
- 重载性能与油耗难以兼得,传统燃油皮卡重载爬坡时动力疲软,空载返程却因“小马拉大车”导致油耗高企,某物流企业实测数据显示,重载工况下百公里油耗可达18L以上;
- 功能单一化难破工具车定位,除了拉货几乎无其他价值,与新时代用户对“户外生活载体”“移动工作平台”的需求严重脱节。
2025年5月8日召开的《双擎新动力 引领新变革》研讨沙龙,正是行业破解痛点的关键节点。
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直击要害:“2024年皮卡市场新能源渗透率突破25%,但纯电车型在北方冬季续航缩水40%的问题,让插电混动成为全场景覆盖的最优解。”
同济大学教授余卓平则从技术鸿沟切入:“传统皮卡的动力架构就像‘单线程电脑’,要么牺牲动力保油耗,要么牺牲油耗保性能,而雷神EM-P超级电混系统如同‘多核处理器’,让动力与节能实现真正平衡。”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副秘书长谷国全的一组数据更具说服力:“2024年插电混动皮卡销量同比增长220%,在东北、西北市场占比突破60%,技术变革正在改写市场格局。”
在一众大咖的思维碰撞中,吉利雷达CEO凌世权抛出"双擎驱动"战略的底层逻辑,他表示:“我们不做非此即彼的选择题,纯电与电混不是替代关系,而是场景互补——纯电满足城市高频短距,电混征服长途重载,让每一种需求都有专属解决方案。”
这一战略在即将上市的超级电混皮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,其三大核心优势构成了颠覆行业的“技术组合拳”。
首先是用吉利雷达搭载的新一代动力架构,重新定义皮卡性能边界。 传统皮卡“重载爬不动、高速跑不欢”的痛点,被超级电混皮卡的3DHT三挡电混系统彻底破解。这套行业首发的动力方案如同为皮卡装上“智能动力大脑”。
在一挡扭矩爆发模式下,面对川藏线72拐的超陡爬坡,1.5T发动机与P4后电机同步发力,瞬时输出超500N·m扭矩,较同级燃油皮卡提升60%。 二挡经济巡航模式下,系统自动切换为电机主导驱动,发动机仅在高速巡航时介入,实测百公里油耗低至5.2L,较同级别燃油皮卡(平均8.5L)节省40%,以年行驶5万公里计算,仅油费就能节省1.6万元;三挡高速性能模式下,车辆以120km/h时速持续行驶2小时,续航消耗仅150km,配合60L油箱与33kWh电池,综合续航轻松突破1000km,终结“长途必加油”的传统认知。
更令人惊艳的是,在浙江国际赛车场实测中,这台整备质量2.5吨的吉利雷达,0-60km/h加速仅需3.2秒,超越多数城市SUV。
其次,是以极致测试铸就的品质壁垒。针对新能源混动系统的复杂性,吉利雷达构建了“全域试炼”验证体系。
资料显示,新一代动力总成系统试验超1000台次,累计40万小时。耐久测试超4000万公里,相当于绕地球1000多圈。
这些数据最终凝聚成中国首张“新能源汽车混动系统可靠性认证S级证书”,其测试标准较国标严苛3倍。
除了续航和安全之外,吉利雷达还通过新一代场景生态,把皮卡从交通工具升级为到移动能源平台。
基于吉利顶尖新能源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,吉利雷达打造了皮卡行业首个无人机智能物联网平台“雷达飞梭”和首个智能能源平台“雷达万能栈”,让皮卡不再是单一的交通工具,而是把电带到户外的作业和生活,深度融合皮卡场景、改变皮卡场景。吉利雷达也将落地"超级电混+全场景生态"战略,通过"1+N+X"创新生态体系,重新定义新能源皮卡价值链,开启"功能可进化、场景可定义、生态可生长"的智能出行新时代。
可以说,这套“皮卡+无人机”组合已成为农业植保、电力巡检等领域的标配。
从技术领跑者到生态构建者的进阶之路 吉利雷达的颠覆意义,在于当行业还在争论“纯电好还是混动好”时,吉利雷达已构建“纯电+电混”双技术矩阵。
市场数据印证着吉利雷达的战略成功:2025年3月,吉利雷达新能源皮卡上险量1228台,环比激增122.5%,在全国54个城市跻身皮卡品牌前三,新能源市占率63.2%,相当于每卖出3辆新能源皮卡,就有2辆是吉利雷达。
中国皮卡市场正站在"从1到10"的爆发前夜,而吉利雷达以超级电混皮卡为支点,不仅撬动了技术与场景的双重突破,更构建了"产品+生态"的立体竞争壁垒。
当双擎动力与全场景生态形成共振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款车型的成功,更是中国汽车品牌从“跟随者”到“引领者”的华丽转身。这或许才是这场研讨沙龙传递的终极启示:在新能源变革浪潮中,唯有深度理解用户痛点、持续突破技术边界、勇于重构产业生态的企业,才能真正定义一个时代的出行范式。